去年12月,在服务“双区”建设专项招录公务员考试中,深圳首次设置定向港澳选拔职位,涉及行政、金融、城市规划、涉外人员管理、医疗监管等方面,吸引了446名港澳籍人士报名。
今年5月,港籍青年吴嘉怡成为深圳市坪山区龙田小学一名语文教师,同时她也成为广东首批、深圳首位被事业单位编制内岗位聘用的港籍员工。
以前,港澳籍青年不能考取内地机关事业单位岗位,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一年来,深圳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全力以赴尽“深圳所能”。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实施方案、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已于今年3月份印发实施;合成生物研究、解析与脑模拟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首批5条先行先试政策正稳步推进与实施;在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也已接连取得新的进展……当下,深圳在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更加凸显。
加速打造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定位,是推动大湾区迈向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关键。而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过去一年,深圳在深港澳科技合作的机制体制创新、科研空间保障、科创资源导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成果。
去年8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若干支持措施》(下称“政策包”)发布。政策包对深圳园区科研活动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支持符合深圳园区重点科研领域和方向(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金融科技等六大领域)以及面向未来的前沿科技探索:同时,鼓励境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研发型企业等创新主体投资建设国际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机构、高端技术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
为吸引科技机构及人才落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还通过“租、购、改、建”四策并举,相当于香港科学园建筑体量的37万平方米高品质科研空间已投入使用。
围绕深港科技创新需求,深圳更是聚焦大装置、高平台、前沿领域。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光明科学城启动区1.8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备仅用22天完成,此后,25天完成了光明中心区2.3平方公里的土地签约,26天完成了光明科学城核心大装置区3.05平方公里土地整备,14天完成光明城站周边片区1.1平方公里土地整备签约。今年6月,省级实验室首批项目团队在光明区提供的3.8万平方米过渡场地正式进驻运行。由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合作建设的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也于9月迎来首批研究生。
日前,备受关注的深圳市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经审议通过。2021年,深圳将围绕建设国家科学中心重点做好6个方面、54项具体工作,力争到2022年基本形成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框架体系,科学中心的主阵地作用初步显现。
伴随着深港澳科技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创新要素的流动也更加自由与便捷,三地科技创新合作驶入快车道。
前海、河套不断扩大开放试验示范作用
作为率先在制度创新上探索深港合作的重点区域,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于今年1月出台《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执业管理暂行办法》,对取得香港税务师或澳门会计师资格的港澳永久性居民,允许其执业登记后可免试跨境执业。
限制的全面放宽,吸引了大批港澳税务师到深圳工作,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27名港澳人士和2家税务师事务所饮得“头啖汤”。事实上,目前,前海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等方面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45项,分别在全国、广东省和深圳市复制推广65项、82项和203项。
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这也为前海加速扩大开放试验示范带来积极作用。
对于如何落实“扩区”,深圳指出将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举全市之力推进前海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并明确了12个领域、44项措施,并落实落细为203项具体任务。
而另一边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大干快上的局面同样精彩。
深圳市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深圳市福田区。福田区创新机制,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百人专班,主动作为。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已基本形成园区发展规划与空间、科研等专项规划紧密衔接的“1+N”规划体系,从规划层面实现多规衔接、互为补充的格局。
河套片区的独特优势吸引了一批香港及国际优质科研机构和人才。截至目前,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百个,包括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项目、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量子研究院等,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你承诺我就批,你失信要担责。”今年2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这也是深圳目前唯一能够“一站式”办理海关和地方政府服务事项的大厅,深圳唯一能够实现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办”的大厅,也是深圳率先试点政务服务信用审批改革的服务大厅。“e站通”在合作区内的落地,极大提升了合作区的营商环境。
根据深圳党代会报告,未来5年,深圳将推进深港规则机制一体化衔接,积极探索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商事规则等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人员、货物、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更加高效便捷流动。
港澳居民逐步享有“市民待遇”
近年来,深圳香港两地“距离”拉近成为看得见的事实。事实上,不单是深港两地,“轨道上的大湾区”也发展迅速。
今年8月,穗莞深城际铁路深圳机场至前海段(下称“穗莞深城际机前段”)“深湾二号”盾构机顺利通过二次始发验收。作为大湾区城际铁路网广深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穗莞深城际机前段预计2024年建成。未来,将实现广州、东莞、深圳西部地区与深圳中心城区及沿线重要片区快速通达,深圳1小时乃至半小时都市经济圈指日可待。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如何引来湾区人才并留下湾区人才,也是深圳的一大新使命。
今年8月5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37名港籍医生获授正高级职称证书,这是国内首次为在内地工作的港籍医生直接认定颁发正高级职称证书。
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的限制,这也是深圳市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创造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环境,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的重要探索。
为加速实现从来深“创业就业”到留深“安居乐业”,去年12月,深圳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四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
学习方面的措施有6条,主要涉及港澳青少年来深交流、义务教育便利、高校奖助学金、深港澳职业教育合作、深港澳教育交流与合作、港澳机构来深办学等。
生活方面的措施有5条,主要涉及居住证政策、人才住房保障政策、交通优惠、深港澳社会保障合作、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等。包括:统筹安排一定的人才住房房源,定向配租给经有关部门认可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运营机构,解决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参照深圳居民标准享受乘坐市内公共交通设施相关优惠等。
如今在深圳,湾区居民正开始享有“市民待遇”,共享优质生活圈。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强调,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互为支撑、互促互进,必将充分释放“化学反应”“乘数效应”。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圳既有使命也有机遇。未来,深圳也将持续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强化辐射带动,积极作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南方日报记者徐峰)
新年的钟声刚敲响,南沙企业沙多玛(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下称沙多玛)的代表就在广州市贸促会的办证大厅里...
为持续推动十大行动方案落地见效,过去一年来,佛冈把建立健全全县大督查工作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
宽敞平坦的沥青路面、栩栩如生的彩绘墙画、青瓦白墙的农家庭院、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驾车行驶在252省...
为贯彻落实《佛冈县贯彻落实〈清远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的工作举措》,做好为群众办实事,造...
2021年10月12日起,武汉市掀起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的高潮。2个多月过去,市民感受到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