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底,我市城市地区急救站点服务半径将不超过4公里,涉农地区服务半径达到10公里—20公里;每3万常住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负压救护车占比达到40%;全市接报至到达现场平均时间降至9分钟以内。记者昨日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根据我市最新公布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我市将继续推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持续高质量发展,保持院前医疗急救效率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据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并运行了市急救中心和6个急救分中心,按照每8万常住人口设置1个急救站点的标准建成并运行204个急救站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半径明显缩短。虽然我市院前急救网络布局日趋完善,指挥体系不断健全,人员得到有效补充,车辆设施不断完备,但硬件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信息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完善院前急救机构建设和网络布局,继续实施急救中心及分部、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点分级管理和急救站点“市管区建”建设运维模式。具体包括:推进建设市急救中心梅江院区,全方位提升调度大厅、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培训中心、档案病案库等设施,逐步改善市急救中心各急救分部办公和救护车停放条件。远郊五区和滨海新区政府加强对本区急救分中心建设的投入和指导,确保急救分中心符合建设标准并充分发挥日常院前医疗急救、紧急医学救援和传染病院前转运等核心作用。结合我市区域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医疗急救需求实际调整现有急救站点规划布局;农村地区可依托乡镇卫生院建立急救站点,乡镇卫生院急救站点接受市急救中心或本区急救分中心统一调派。
按照规划,我市还将优化车辆配置和设施配备,除了合理配置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救护车数量,完善不同用途和性能的救护车配备,还将实施车上设施装备精细化管理,配备运载工具、急救设施和通讯设备,同时满足新冠肺炎等突发传染病疫情院前医疗救治需求。打造“院前智慧急救”服务体系,推广设置路面执行任务救护车电子标识,通过安装“RFID标签”,由固定或移动识读基站快速准确识别救护车身份,实现正在执行任务的救护车在目标路面交口优先通行;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规范院前院内工作交接程序,依托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绿色通道。(记者徐杨)
新年的钟声刚敲响,南沙企业沙多玛(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下称沙多玛)的代表就在广州市贸促会的办证大厅里...
为持续推动十大行动方案落地见效,过去一年来,佛冈把建立健全全县大督查工作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
宽敞平坦的沥青路面、栩栩如生的彩绘墙画、青瓦白墙的农家庭院、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驾车行驶在252省...
为贯彻落实《佛冈县贯彻落实〈清远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的工作举措》,做好为群众办实事,造...
2021年10月12日起,武汉市掀起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的高潮。2个多月过去,市民感受到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