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让高原居住实现“零海拔”房屋,解决低压、缺氧困扰,还能洗澡、做饭。10月29获悉,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高海拔人居环境研究试验舱落地应用取得关键性突破,试验舱从单一舱室升级为建筑群,在空间和功能上实现质的提升,基本具备进藏人群长期居住条件。
去年12月,在西藏那曲4483米的雪域高原,中建三局研制的“高海拔人居环境研究试验舱”进行20余天近400小时连续运行测试。经过测试,试验舱里实现大气压力、含氧浓度、温湿度等关键人居指标达到平原地区水平,圆满完成各项功能验证。
今年初以来,在同为高原地区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研发团队历时半年多,完成高海拔增压补氧模块化建筑群(零海拔屋)从研发准备、方案设计、加工制作、组拼调试,到现场安装等。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此前的试验舱如同“啤酒桶”。这次研发的建筑群,充分考虑运输、组拼、加工工艺、力学特点、空间利用等因素,设计成由标准舱、走道、过渡舱等基本模块组成的“大型积木”。
“建筑群更像具备了特殊功能的普通用房,根据需要各模块可实现自由组拼,单层、多层都可以实现。”课题组成员刘志茂介绍:“重要的是实现了建筑群模块化、超低能耗、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应用。”
据介绍,此次具体组拼过程中,各模块独立运输、整体吊装。18个模块高气密性、高效拼装。2层约300平方米的高原宜居建筑群仅用3天就建造完成。
结构方面优化改进,加工更为便捷,气密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舱体每平方米承压能力达5吨以上。经测试,建筑群每小时漏气率仅2.7%,远低于高压氧舱规范值。
“与普通氧舱又大有区别。氧舱为单体结构,仅做短期医疗使用,建筑群是从长期居住、办公等需求出发,无论从空间和功能上都更贴近生活。”刘志茂说:“通过自主研发,‘零海拔屋’能实现舱内换气,集成独立的厨卫系统,在房屋内外高达50千帕高压差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实现给排水和排污,保障各系统功能正常使用。”
由于建筑面积和使用功能增加,团队进一步改进了房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房间可选择不同模式,在有人、无人以及人多、人少的不同情形下,更好地控制增压补氧和气流组织。
此外,借助于高海拔地区太阳能丰富的特点,该建筑群通过光伏发电和余热回收等技术,实现自身运转所需能源的自给自足,即“零能耗”运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三春 通讯员 付晶晶)
新年的钟声刚敲响,南沙企业沙多玛(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下称沙多玛)的代表就在广州市贸促会的办证大厅里...
为持续推动十大行动方案落地见效,过去一年来,佛冈把建立健全全县大督查工作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
宽敞平坦的沥青路面、栩栩如生的彩绘墙画、青瓦白墙的农家庭院、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驾车行驶在252省...
为贯彻落实《佛冈县贯彻落实〈清远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的工作举措》,做好为群众办实事,造...
2021年10月12日起,武汉市掀起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的高潮。2个多月过去,市民感受到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