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正文

江门奋力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谋划两大“双碳”产业园

  • 2021-12-28 08:41:57 来源:南方日报

江门台山,在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实验室内,数名技术人员正在对车轴进行80万至100万次的垂直压力测试,以试验产品的抗压强度。“我们启动了生产线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总投资20亿元,打造全新的智能制造绿色工厂。”谈及未来,该公司总经理谭嘉骅充满期待。

“头部”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和“风向标”。今年以来,江门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人才倍增、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六大工程,以高昂斗志、冲天干劲推动江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江门贡献。

当前,作为广东老牌工业城市,江门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并呈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能升级、市场开拓多元等新变化。今年1—10月,江门八大战略性产业规上工业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全市14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14.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5.6个百分点。

结构之变

新兴产业呈高速增长态势

近日,两则消息在江门众多企业负责人的朋友圈里“刷屏”:一是江门甘化厂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成为全市首个国家工业遗产,也是全省现有的三个国家工业遗产之一;二是在工信部公布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第六批遴选企业名单中,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富华重工”)榜上有名。

江门甘化厂是我国“一五”时期糖厂开展综合利用的重要标志,也是江门工业辉煌发展史的见证;富华重工则是当下江门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之一,也是江门制造重振雄风的重要力量。两个不同时期的企业同时获得“国字号”荣誉,不仅反映了这座老牌工业城市的工业底色,更反映了大时代下的产业传承及变迁。

翻开史册不难发现,江门工业发展有上百年的积累和沉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江门制造完成了一次次质的飞跃,培育了纺织、机电、造纸、食品等优势产业。但同时,近年来江门传统优势产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转型压力,江门坚持“工业立市”,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全市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分别达到39.4%、32%、11.8%。

一个个亮眼的数字,不仅折射了侨乡先进制造业的崛起,更彰显了江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以全省唯一具备和谐号动车组生产资质的中车广东基地为核心,江门汇集了车门、制动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总装基础件、车辆内饰件等20家轨道交通企业,形成全省配套最全的轨道交通产业园;

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江门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吹响了全市新能源电池产值向百亿大关迈进的号角。目前,江门初步形成了以优美科长信、科恒、芳源等企业为核心的锂离子电池上游材料制造产业群……

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江门工业经济迎来了重大利好:今年8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把江门列入全部20个省战略性产业布局城市。其中,4个战略性支柱产业和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江门列为“核心城市”,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使命在肩,行稳致远。江门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提出,要实施“工业振兴”工程,推动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江门八大战略性产业规上工业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其中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分别增长55.9%、36.8%和31.4%,均呈高速增长态势。

动能之变

谋划两大“双碳”产业园

走进李锦记酱料集团位于新会生产基地的光伏项目控制室,电脑屏幕上实时更新着一行行数据,光伏项目的总发电量、当日发电量、当前总功率、总二氧化碳减排量等情况一目了然。

“我们的光伏项目从2015年6月份开始投入运行,目前总发电量达到2860万千瓦时,共减排二氧化碳约3.6万吨。”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工程及动力维修总监王罡介绍。

作为广东老牌工业城市,江门工业门类齐全,金属制品、食品、纺织服装、精细化工、造纸、建材、家电等传统产业规模较大,李锦记、富华重工、亚太森博等企业意识到“双碳”产业化具备巨大潜力,纷纷抢占“双碳”发展先机。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加快实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一环。今年以来,江门在该领域动作频频:“碳达峰·碳中和”江门实验室(下称“江门‘双碳’实验室”)正式揭牌,与多个“双碳”合作项目签约,谋划建设两大“双碳”产业园区……

除了坚定不移走低碳发展之路,开展技术改造也是江门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今年1—10月,全市技改投资245.21亿元,总量在全省排名第五,同比增长27.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

大刀阔斧的技术改造,让不少企业都尝到了效率提升的甜头。广东海信宽带科技有限公司工程装备部副总经理冉峥嵘介绍,该公司今年上半年顺利完成了COB多通道光模块技术改造项目,产能相较此前提升160%。

在市场“无形之手”的引领下,江门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了多层次、全链条、广覆盖的创新体系。在政府层面,江门也积极发挥“有为之手”,加快汇聚外部创新资源,先后引进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数字光芯片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高端创新资源,有的放矢破解侨乡产业科创资源不足的短板。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江门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将“科技引领”工程列为“六大工程”之首。要把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离不开江门中微子试验站这样的重大科学装置。“重大科学装置聚焦科学前沿领域,落地后将为区域带来不可估量的科创资源。”江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场之变

“江门制造”频现国际视野

超薄无边框4K智能电视、大型空气净化器、智能扫地机器人……在今年10月举行的第130届广交会上,江门金羚集团有限公司展出的多款智能家电,成为境内外采购商眼中的“爆款”。

“这些产品主打欧美外销,目前已在国外拥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市场。”金羚集团销售科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在本届广交会上收获颇丰,众多客商都派出了代表前来现场对接,近距离了解和体验金羚集团新推出的产品。

作为广东传统外贸大市,江门外贸总规模长期排在全省前列,摩托车、电路板、纺织等各类工业产品畅销海外。但受疫情冲击、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企业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继续走在开放前沿,成为江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挑战。

为此,江门大力推动多个大型基建工程加快建设,希望搭建起更多对外开放新平台,为“十四五”发展开放型经济蓄力:黄茅海跨海通道加快施工,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江门高新港正式运营,成为目前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港口;江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作以来,进出口货物货值累计超过14亿元……

风高浪急之时,更要把准航行的方向。随着越来越多开放合作新平台的建成,江门企业的出海路径越来越多元,“江门制造”频频走进国际视野。

今年10月,南亚第一个水下隧道——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顺利实现双线贯通。在这个中国企业海外承建的首个大型水下隧道项目中,江门企业发挥了关键作用。

“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因复杂地况遇阻,亟待维修,我们先后派出100多人次的技术团队前往国外,在条件恶劣、设备和零件短缺的情况下成功让‘巨龙’脱困、转向,为隧道全线贯通奠定了基础。”广东欣龙隧道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展望未来,江企出海远航的信心越发坚定。特别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届时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有望实现“零关税”。

“RCEP生效后,我们出口日本的聚酰胺—6切片等产品可享受日本关税优惠,并逐年递减,直至零关税。”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黄福周兴奋地说。

■趋势

主动对接两个合作区建设

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加速跑”

走进蓬江区产业转移工业园(下称“蓬江产业园”),一条条柏油路宽敞笔直、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处处展现着发展活力。

产业集聚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江门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在江门谋划打造大型产业集聚区的重大机遇,全力推进“园区再造”工程,充分发挥工业基础扎实和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整合全市可大规模连片开发的产业平台,规划建设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

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面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方案已报省政府审批,其中江门片区申报规划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是全省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优质大园区,将为江门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优势抢占先机提供关键支撑。

当前,珠江口东西两岸区域发展环境正迎来历史性融合的重大变化。今年9月,两个合作区建设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横琴、前海建设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在新一轮区域竞合中,如何主动对接两个合作区建设并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成为江门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

时代呼唤变局。江门提出,要抢抓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培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推进两个合作区建设中展现江门担当、贡献江门力量。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正是侨乡主动参与大湾区区域深度分工合作的破题之举。

从珠江上空俯瞰,江门处在珠江口A字形格局关键位置,与横琴、前海构成黄金三角,北通西江、南达南海,是大湾区辐射粤西及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坐拥地利之余,江门的后发优势也日益凸显:全市总面积9507平方公里,开发强度仅12.7%,是大湾区唯一具备超100平方公里可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

在这样的背景下,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可谓恰逢其时,有望快速链接全球交通物流网络,形成资源要素加速汇集之势。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配套设施投资181亿元,各园区及周边配套中小学、医院、商业综合体、公共交通网络等公共设施日趋完善。

珠江潮涌,西江浪起。在珠江西岸,一个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产业平台正在加速崛起。接下来,江门将采取超常规推进措施,建设一流园区承载世界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江门大型产业园产值比2020年翻一番,突破5000亿元大关;到2035年建设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现代化大型产业集聚区,再造一个新江门。

■样本

恒创环保:

抢占新能源电池

回收利用“蓝海”

走进江门市恒创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块块报废锂电池正极材料经过还原酸浸、除杂、萃取、分离等工序后,提纯生产成粉末状的硫酸镍、硫酸钴、碳酸锂等。“我们利用报废锂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钴、镍、锂等金属,提纯后生产成锂电基础材料,变废为宝。”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志鹏告诉记者。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不少知名企业在整车制造、电池制造、电池回收等细分领域进行布局。其中,随着第一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已接近设计峰值,在碳中和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回收利用好这些废旧电池,是一片市场蓝海。

“几年前,我在江门组织的一次招商引资活动中得知,位于新会的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正在积极引进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企业。经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适合发展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项目的区域,很快就在这里注册成立了公司。”陈志鹏介绍。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恒创公司选择江门的重要原因。“我们落户江门后,可以申请厂房建设补贴。”陈志鹏说,与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城市相比,江门工业用地价格处于低位,而且当地政府还按每平方米厂房返还5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让企业在项目启动初期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

与厂房补贴相比,陈志鹏更看重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的发展空间。“该园区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新建专业化工园区,规划起点高,产业配套也很完善。如今,不少像芳源、道氏这样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重点企业都已经落户,未来有望与我们开展更多合作。”陈志鹏说。

目前,恒创公司已在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投资了约3亿元,一期项目已经投产。“我们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一家来自美国的高端手机企业。”陈志鹏介绍,公司拿到了这家企业未来4年的订单,预计将回收处理规模高达2.1万吨的废旧电池。

据估算,2022年恒创公司的产值将达到10亿元左右。“随着二、三期项目陆续建成并投产,我们的产值将达到20亿—30亿元,其中与江门企业的合作比例占七成左右。”陈志鹏对前景充满信心。

新能源电池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端产业人才有很大需求。陈志鹏建议,江门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当务之急在于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并以此为基础搭建适合人才集聚的综合环境。“例如,高端研发人才可能不一定愿意来到这里工作。但作为制造基地,江门完全可以扬长避短,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住房等配套服务,吸引他们留下来,满足新能源企业在制造端的用工需求。”

数读

2021年江门高质量发展亮点

1—10月八大战略性产业规上工业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其中,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等战略性支柱产业营收分别增长35.3%和17.9%,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分别增长55.9%、36.8%和31.4%,均呈高速增长态势

全市技改投资245.21亿元,总量在全省排名第五,同比增长超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8%

江门市外贸进出口值为1442.4亿元。其中,进出口值、出口值超过去年全年,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出口增速位居全省第三

江门已建立11个院士工作站,与全国50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6家、省级科研平台499家、市级科研平台超1700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7家,居全省第五(●南方日报记者董有逸)

标签: 高质量发展 工业振兴 园区再造 科技引领

推荐阅读

RCEP生效,穗企“出海”之路更开阔 进一步提升广州企业国际竞争优势

新年的钟声刚敲响,南沙企业沙多玛(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下称沙多玛)的代表就在广州市贸促会的办证大厅里...

佛冈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大督查工作网络 持续推动“十大行动方案”落地见效

为持续推动十大行动方案落地见效,过去一年来,佛冈把建立健全全县大督查工作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

佛冈全力建设美丽乡村风貌带 改善人居环境扮靓美丽乡村颜值

宽敞平坦的沥青路面、栩栩如生的彩绘墙画、青瓦白墙的农家庭院、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驾车行驶在252省...

佛冈首创台账式工作法守护“母亲河” 多次深入现场明察暗访

为贯彻落实《佛冈县贯彻落实〈清远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的工作举措》,做好为群众办实事,造...

武汉电动自行车秩序明显好转 教处并重日查万起“史上最严”

2021年10月12日起,武汉市掀起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的高潮。2个多月过去,市民感受到明显的变化。...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