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柜子跑起来!”追踪
外贸出口增长的同时,也面临集装箱紧缺、海运价格高企等问题。去年12月7日,南方日报A04版刊发稿件《“让柜子跑起来!”》,关注一场维系广东制造业供应链稳定的集装箱“万里接力赛”。9个月过去了,集装箱“一箱难求”的问题愈发严峻,海运费更是同比去年飙涨10倍。
“海运费同比上涨10倍,美国东部航线2万美元、西部航线1.5万美元一条柜子。”深圳敏航货代CEO郭志强坦言,整个外贸链条已被高昂的运费压得喘不过气。
尽管国内集装箱产线满负荷生产,但从去年下半年至今,“一箱难求”情景仍在。在这背后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主要港口蔓延,空箱流转不畅,导致国际物流运力结构性失衡。
今年以来,在全球疫情冲击下,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前8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增速也达到近10年来的高点。多重挑战之下,广东积极提升运营效率,增强供应链韧性,打造外贸新优势。还有1个月,第130届广交会将正式开幕。疫情下全球贸易的老朋友新朋友将在线上线下相聚,再次寻找多重压力下的新机遇。
供应链
全球缺箱情况或延续至明年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集装箱短缺。为此,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集装箱制造国,产能持续提升。
在佛山顺德,智能化、数字化工厂正加速运转。“每3-4分钟就能生产1个集装箱,每天最多可产600个,去年5月至今几乎都是按最大产能生产。”广东富华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进出口部经理钟炳声说。
据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国内产能已从每月20万标准集装箱提升到50余万标准集装箱。在广东,据海关统计,今年1-7月,集装箱出口大幅增长4.6倍。
尽管产能不断提升,却仍“一箱难求”。“今年以来,苏伊士运河堵塞导致全球各大港口遭遇拥堵,叠加近期欧洲洪水、休斯顿港硬件故障、加拿大港口罢工等事件影响,全球缺柜和塞港情况仍在持续恶化。”广州安之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国介绍。业内人士估计,全球供应链吃紧的状况或持续到明年。
业界知名咨询机构Sea-Intelligence公布的7月全球准班率数据显示,全球航运指数准班率降至35.6%,集装箱船舶平均延误一周。
在广东省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海深看来,疫情下海运物流“堵点”在于集装箱短缺、信息不对称和港口运行不畅,除了加大集装箱生产供应,政府部门也要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今年以来,广东省内海关全力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改革,港口实施24小时智能通关,进出口整体时间大幅缩短,集装箱和货物“堵港”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省内海关、港口、船运公司也积极合作,在“湾区一港通”“大湾区组合港”等改革基础上再创新,加快主要港口及广深两地附近港口间船舶和集装箱调拨。同时,海关、港口运营企业也正联合开展船舶及集装箱动态监测,争取航运公司加强空箱调拨,减少因集装箱不足导致的出口延误现象。
招商局港口(华南)营运中心首席执行官刘彬说,“大湾区组合港”模式下,进出口货物直航模式变成可能,港口可以更加灵活地调配资源,吞吐更多货物,相当于码头堆场实现了物理上的扩展。
广东港口流转及物流运输效率逐步回升。7月1日以来,深圳港口日均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超过6.7万标箱,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运输网
多式联运或将迎来窗口期
集装箱流转不畅,国际海运物流价格居高不下。
9月10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刷新历史新高至4568.16点;当日,反映国际整体海运运价走势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报3864点,相较去年5月低点上涨近10倍;该指数曾在8月底触及4235点,创下近11年新高。
“虽然海运费的部分由海外客户承担,但费用暴涨的影响是传递的。客户会选择性出货,甚至不出货,订单就少了。”莎米特公司业务经理陈斌很无奈。
在业内人士看来,海运费上涨背后,是2M、OCEANAlliance和THEAlliance三大航运联盟控制着90%以上集装箱市场份额,航运集中度高,而国内外贸企业的议价能力偏弱。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所所长王国文认为,2016年中远中海合并后,市场份额占全球海运的14%,也是OCEANAlliance里的重要企业,但仍无法左右全球海运价格。“除供需不平衡之外,国内出口商品主要由海外收货人承担运费,国内企业承担运费的比例低,享受不了长期合同价,签订临时合约就要承担更高价格。”
9月9日,达飞轮船宣布未来5个月内在全球范围内暂停即期运费上涨。不久后,全球第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第五大船公司赫伯罗特以及排在第六位的ONE海洋网联船务也纷纷承诺,未来几个月内不会进一步上调市场即期运费,暂时保持当下的运价水平。
不过,一些货代和货主并不买账。“航运公司已经将运价推上了历史高位,暂停涨价已能保证他们的利润,这一行为可能是一种‘营销策略’。”一位货代公司负责人说,业内对此大都持观望的态度。
随着海运价格飙升,陆运在对外货物贸易中正在占据更重要位置。
中欧班列发运量迎来暴涨。今年1-7月,广东各始发站点共开行中欧、中亚、东南亚方向班列217列,增长约1.1倍。截至7月底,粤港澳大湾区中欧班列平均每天开行约一趟,有力保障了国际供应链稳定畅通。
“海运价格上涨,抵消了以往陆运价格高的劣势,对缓解中欧运力紧张是重要补充。”王国文认为,在多式联运上,我国港口提升空间非常大。
贸易链
贸易新业态的发展潜力大
供应链紧张的另一面,是疫情冲击带来全球供需的剧烈波动。据商务部预计,下半年的外贸增长正逐步放缓,明年的外贸形势可能很严峻。
多名外贸企业负责人坦言,上半年出口订单增长情况都不错,但从7月开始,整体订单量明显放缓。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此前周边地区疫情加剧造成订单回流中国,防疫物资出口量剧增等,这些“一次性因素”在逐步消退。另一方面,则是国外经济复苏缓慢。
如何在剧烈的市场变化中求生存、谋发展,成为广东外贸企业面临的长期课题。
陈斌所在的箱包行业,疫情下受冲击较大。“各国旅行受限,对旅行箱包的需求自然减少,维持日常经营没问题,但订单相比于往年少了很多。”
如何危中寻机?“一方面是转型做防疫包,疫情下销量有保证。另一方面,则是满足客户的新需求,采用新配色,加入环保概念等。”陈斌说。
多样化的物流运输选择以提升物流韧性,也变得非常重要。王国文认为,上半年出口大幅增长,证明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作用没有削弱,接下来应把物流的韧性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在外贸行业打拼了近20年的王力认为,货代、船公司、港口、空运、包机……需要灵活多样的运输组合,不能只通过一家货代,只签一家船公司,货主要保持最大的灵活性,时刻关注市场最新动态,力图寻找更快抵达目的地的方案。
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也找到用武之地。“通过数字化系统来平衡供应和运输方案,时效和成本,追踪库存,获得更高的可视性。”王力说。
来自佛山的博达科技已在非洲深耕了20个年头。“疫情下国际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考验的就是企业服务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博达科技副总裁吕谋笃说,贸易新业态将带来新增长点,公司官网已从过去的营销展示平台转型跨境电商平台,更快捷触达客户。
◎观点◎
全球产业链重心向更具韧性地区转移
“海运成本高,供应链效率下降,关键是提高自身韧性,一方面保证国内港口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在港口周边为货物存放规划更多空间,还要不断提升识别、预测和化解风险的能力。”王国文说。
在杨海深看来,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海运物流定价权的很多优势,占据海运物流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包括在金融服务、国际海事法律服务、人才和资金等方面差距较大。我国要提升定价权,还得从这些基础方面入手,做好高标准海事规则对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塑造自主且被广泛接受的海运物流指数。杨海深认为,长期看,全球供需将走向新的平衡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心会向更具韧性的地区转移,经贸结构向高质量的方向优化,“中国制造应在数字化新赛道上不断转型,在前沿领域的持续创新,在中高端环节不断迈进,才能强化全球供应链优势,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南方日报记者昌道励陈晓王彪)
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稳健向前:2021年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8%,其中外商及港澳...
1月1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2021年,该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95亿元,购物人数672万...
显然,‘东承’跨江发展是中山未来的主攻方向。但‘西接’与‘东承’是...
1月4日,大冶召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八大行动动员会,吹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科技创新...
沪渝蓉高铁,长江经济带上的高速铁路大动脉,串联我国东中西部,重要性不言而喻。位于荆门境内的沪渝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