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正文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论坛”举行 多方力量为大湾区水安全建言献策

  • 2021-09-28 08:43:01 来源:南方日报

城市因水而兴,人民的生活因水而美,水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对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粤海集团”)凝心聚力做强做优做大水务及水环境治理核心主业,旗下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粤海水务”)作为中国水务行业的领跑者之一,日均水处理规模位居行业第二,业务遍布全国18个省市区,把优质饮用水送至千家万户。

9月27日至28日,由粤海水务、广东省水利学会、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联合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行业协会等共同主办的“城市群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科学输配会议暨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首届论坛”在深圳举行。本届论坛旨在推进行业资源深度融合,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从学术和行业视角探讨城市群水安全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水务科技研究,从推动水资源安全技术创新发展出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多方力量群策群力

为大湾区水安全建言献策

粤海集团董事长侯外林在本届论坛致辞中说,粤海集团已连续50多年稳定运营东深供水工程,年来更是启动了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等“大动脉”国家级工程,同时致力于农村集中供水、城乡污水处理等民生工程,为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紧缺问题、科学构建大湾区水网格局作出了重大贡献。展望未来,粤海集团将以融入“双区”建设、服务湾区发展、造福湾区人民为己任,提供改善水环境一揽子解决方案,为建设美丽湾区作出粤海贡献。

多名院士齐聚深圳,共同解读城市水安全保障与科学输配“密码”,成为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

此外,来自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学者,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部门、科研机构专家,粤海水务、苏伊士环境集团、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水务企业代表也分别进行学术报告,并开展深入研究讨论,为大湾区水安全创新发展提供了多重思路。

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远以“黄淮海流域城市集群的跨流域水资源输配—南水北调”为题做特邀报告,全面详尽地介绍了工程从规划、建设、运营到发挥综合效益的情况,以及东中线工程在推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方面的宝贵经验。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张锡辉指出,大湾区水资源分布不衡,亟需跨流域调水工程提供供水保障。同时,他提出城市用水也应注意劣质再生水恶循环及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新兴污染物风险。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陈永勤表示,东江水对香港长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功不可没。他指出,对港供水是一个系统的管理问题,需要粤港两地有效加强协商和合作。

坚持创新引领

为大湾区水安全保驾护航

论坛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也于9月27日举行揭牌仪式。该中心由粤海水务与粤港澳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知名水务企业等共同筹备成立,旨在汇集粤港澳及国内院士、专家资源,在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加快水务领域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

香港水务署署长卢国华说,该中心将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城市充分利用创新科技来管理用水需求和供应,在推动大湾区水安全标准国际化方面担当重要的角色,助力湾区城市发挥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

致力于核心技术研发与运用,不断抢占技术高地,是粤海水务能够实现行业领先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坚持产学研合作,建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台和国内一流的水环境监测中心,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以及院士专家团队形成产学研联盟,拥有饮用水深度处理等多项核心专利成果,在雌激素及异味物质研究、管网漏损控制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

除此之外,年来粤海水务专门培育了一支专业队伍专注于智慧水务业务,并与华为携手打造了国内首家鲲鹏智慧水务联合创新实验室、与腾讯云合作成立国内首家水务物联网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智慧水利水务领域中的创新研发和技术升级。

在城市水资源科学输配领域,粤海集团运营和承建的多项大型跨区域调水工程,为区域供水安全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集团旗下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运营的东深供水工程,50多年来累计供水量达570多亿立方米,为香港繁荣稳定和深圳、东莞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承建的世界流量最大的长距离有压管道调水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将为广州、深圳、东莞解决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覆盖人口约5000万,为大湾区发展提供强大水资源保障和战略支撑。

广东粤海粤西供水有限公司承建的广东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受水区域最广的重大水利项目——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将补上粤西水资源总量不足的短板,惠及1800多万人,是系统解决粤西人民用水问题的重要民生工程。

粤海水务董事长郑航桅说,“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加快水务领域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围绕国家战略、产业需求开展重点难点攻关,在水资源配置工程、绿色优质低耗水处理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持续创新,全力以赴为水务发展赋能,为大湾区水安全保驾护航。

声音

多名院士齐聚

共解城市水安全“密码”

中国工程院院士、粤海水务和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杰在“流域水环境恢复和城市群水系统健康循环”主题特邀报告中指出,要想同时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需要以流域为地理单元,统筹考虑社会用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互动关系,把城镇群、农业、畜禽养殖业等方面的水事活动统一于流域之中,以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建立流域和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的理论与方略体系,并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相对应,实现在流域社会用水健康循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分析了我国城镇饮用水安全面临的微污染物、致病微生物、副产物等挑战,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对水质的影响,以及地表水水源存在问题。他说,保障饮用水安全,要加强包括多功能绿色预处理技术、强化混凝技术、高级氧化及与生物组合深度处理技术多种技术保障,同时强化供水管网区块化改造和智能化供水,降低管网水龄和管网漏失,减少停水和水量突变,同时要创新二次供水的服务模式,将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综合调动各方积极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院士针对城市地下空间管线日趋密集、错综复杂,在运营多年后会出现管道破裂或发生结构损坏,甚至发生穿孔或泄露事故等工程难题,介绍了无需对路面和地面进行破坏的非开挖技术在管线施工中的应用,以及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医院”共享台建设,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的难题。

美国工程院院士、莱斯大学教授PedroAlvarez则强调了面向低能耗、低成本的水净化需求、开发新型纳米技术的必要和优越。他介绍,纳米技术可以开发新的技术,催生其他新的附带技术。这些技术可以进行共同的集成,最后变成一种高能的模块化处理净水方案。(撰文:李赫本栏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合作交流 创新发展 科技研究 深度融合

推荐阅读

海南大力推进立法创新 让法治力量增强投资者信心

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稳健向前:2021年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8%,其中外商及港澳...

去年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95亿元 化妆品、手表、首饰销售额位居前三

1月1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2021年,该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95亿元,购物人数672万...

中山“西接”江门协同提升“珠西制造”能级 共谋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

显然,‘东承’跨江发展是中山未来的主攻方向。但‘西接’与‘东承’是...

大冶高新技术企业冲刺220家 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

1月4日,大冶召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八大行动动员会,吹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科技创新...

沪渝蓉高铁先开段十大工程点全面开花 数字化管控打造精品工程

沪渝蓉高铁,长江经济带上的高速铁路大动脉,串联我国东中西部,重要性不言而喻。位于荆门境内的沪渝蓉...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