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滨海新区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滨海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主体规模持续壮大,成果转化成效明显提升,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效益的带动作用和对产业创新升级促进作用,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
“十四五”时期,滨海新区将完善创新体系,打造创新资源聚集高地。布局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在合成生物、信创、细胞生态等领域,争取海河实验室落户滨海新区。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完成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深化科研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北京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联合建设研发机构。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创新平台向新型研发机构转型。
滨海新区将壮大创新主体,完善全链条企业引育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全力推动创新企业梯度成长,大力引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引领作用,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积极引导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构建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市场互动的融通局面。支持双创载体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领域深耕细作、专业化发展,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推动政务服务向创业广场延伸,打造低成本创业街区。
滨海新区将应用创新成果,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强化“以用立业、由智变金”理念,引导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向培养人才、科技研发、金融支持、成果产业化“四位一体”模式发展。鼓励高校院所全面落实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构建线上+线下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流动。健全科技金融支撑服务体系,完善创新各环节支持基金体系。设立滨海新区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投资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小、投早、投硬科技”。高水平建设大学科技园,打造高校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
滨海新区将聚焦创新产业,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重点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建立“创新中心+企业孵化+产业园区”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依托一流院所和龙头企业打造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北方声谷等一批有主题有灵魂的产业创新集聚区。建设一批重点产业(人才)联盟,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活跃互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滨海新区将引聚创新人才,构建开放包容创新生态。发挥创新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坚持人才生态和产业生态相结合、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相融合,编制发布高端人才需求目录和产业人才图谱,精准挖掘符合滨海新区产业创新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打造“鲲鹏计划”升级版,建立“人才点餐、新区配餐”机制,加强科技人才梯队培养。深化科技“三评”改革,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探索的“容错”机制。
此外,滨海新区还将加强创新协同,健全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强化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的优势互补和生态建设,打造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平台。加快科技管理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建立多层次统筹协调机制,发挥改革推动创新的原动力。放大五大开发区改革效应,加大制度创新与先行先试力度,进一步为创新要素“松绑”、为科技发展“增效”,发挥开发区创新主战场作用。加强自贸区与自创区双自联动,积极推进互相借鉴推广先行先试政策措施。(新报记者史翔昆)
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稳健向前:2021年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8%,其中外商及港澳...
1月1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2021年,该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95亿元,购物人数672万...
显然,‘东承’跨江发展是中山未来的主攻方向。但‘西接’与‘东承’是...
1月4日,大冶召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八大行动动员会,吹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科技创新...
沪渝蓉高铁,长江经济带上的高速铁路大动脉,串联我国东中西部,重要性不言而喻。位于荆门境内的沪渝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