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莞乡,乐享家园;美丽乡村,东莞实践。
人口已过千万,GDP即将迈入万亿,“双万”城市东莞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模样?近期,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以“寻美莞乡”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迈向“双万”新起点,三生三美谱新篇。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一个高度城镇化地区的乡村振兴风景在各方眼中呈现,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在东莞596个村(社区)的土地上动人绽放。
生产美
铺就高质高效
产业盛景
在东莞,富民兴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用数据说话:至2020年底,东莞全市村组集体净资产约占全省同级的32%、全国的3.7%。
走进东莞麻涌镇麻三村,小桥流水、凉亭廊道、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湖水绿波荡漾。闲逛古梅广场特色商业街,道路整齐划一,既有广东小吃一条街,也有消费者熟知的餐饮品牌。
近年来,麻三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乘借华阳湖建设的东风,对华阳湖沿岸的旧厂房及低效益片区进行“三旧改造”,积极盘活闲置及“三旧”地块240.2亩,对其中的85.3亩土地重新包装、推向市场,先后引进了华阳湖创客坊、原创坊、壹城、古梅广场等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该片区已蝶变为麻涌的新商业圈。
“环境好了,投资商也就更有信心了,再加上华阳湖的发展,游客如织,商铺的价格是节节攀升。”麻三村党工委副书记温灌钊介绍,靠着这几年环境改善,村容村貌的提升,麻三村招来了一个个“金凤凰”,凭借商业租金,脱去了次发达村的帽子。2020年,麻三村经济纯收入达2765万元,比2018年增长85.94%。
“我的商铺租金都翻倍了,每个月还能领到额外的老人生活补贴呢。”谈到现在的生活,麻三村的村民炳叔脸上笑开了花。随着旅游业和商业的发展,麻三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务工人员,住房需求激增。出租屋数量大幅增加,月平均租金从8元/平方米提升至15元/平方米。在经过环境整治和耕地统筹后,麻三村的土地租金从原来800—1000元/年/亩上升到1500元/年/亩,有效增加村民收入。
同样是次发达村的东莞万江街道滘联社区也是如此。“以前是人家选择我们,现在是我们选择他们。”滘联社区党委书记李婉乔这样描述该社区招商工作的前后变化。据介绍,滘联社区去年成功引入三大产业园,分别是三航科技制造中心、智能高科产业园和新茂智谷产业园,其中三航科技项目是东莞市重大项目,建好后预计为社区每年增加140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为社区的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入驻,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在东莞还有很多实业兴村,支柱产业赋能集体经济的村庄。如“中国毛织第一村”的大朗镇巷头社区、造纸名村的中堂镇潢涌村、“全国智能手机第一村”长安镇乌沙社区……
东莞今后乡村的产村融合发展要往哪些方面走?如何让村民同步收获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和福利?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如果东莞的乡村想要介入一个产业或者建立某种产业集群的话,一定要和周边城市、地区的某种产业有关联度,如配合其他产业做生产、研发或者营销、财务的基地。在其过程中,镇政府要主动帮助乡村对接相关的投资者,考虑更多的问题。只有达成了良性的互动和沟通,才能促成在产业上的共识,开展长期的合作。
在让村民同步收获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和福利方面,林江指出,东莞应该要让乡村中的农民积极地参与到工厂或者项目的建设中去,往里面注入自身的价值,这样农民才能获得分红和股份,和当地的企业共同成长。而不是简单的走原先出租厂房、赚取租金的老模式。
富民兴村,产业振兴。东莞用数据、用实力走上一条独特的产村融合发展之路。
生态美
绘好宜居宜业
乡村图景
稻田、花田、特色风车……一到节假日,东莞麻涌镇华阳湖畔大大小小的休闲农业观光点里就成了游客们的热门打卡地。距离华阳湖不远的一条古梅风情街也是游客们的好去处,黄瓦、灰墙,统一风格的骑楼建筑里入驻了文创、美食等商铺,充满“烟火味”。
东莞的乡村不仅有“烟火味”,还有“田园风”。走进东莞横沥镇山厦村,一间间农村小屋颜色鲜丽,一排排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块块农家田园整洁有序,不时有扛着锄头的村民在打理门前的小菜园,一股田园乡土风扑面而来。
一组数据显示东莞崭新的乡村风貌:东莞以创建全省唯一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为契机,经过三年整治,建成1157个街头小景,开展6个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建设,基本完成首批5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全市共拆除田间窝棚超4万个。
东莞崭新的乡村风貌与其全域项目化路径推进乡村振兴密不可分。走进石排镇塘尾村,一块白底蓝框、充满乡村传统古朴基调的标识牌吸引了行人的注意。原来,这是东莞首个“乡村振兴项目标识牌”。从2019年开始,东莞确立了“全域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工作路径,统一设计“莞版乡村振兴项目”标识牌,将全市分布零散的项目系统化、形象化,塑造东莞乡村振兴的良好社会形象。
除了统一标识牌外,东莞的“全域项目化”建设还融入到了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山厦公园,亮丽的“彩色房子”是山厦村的一大亮点。
“经过立面改造后很多人说我们是‘彩虹村’。”山厦村相关负责人说,山厦公园周边升级改造项目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统一规划,新增山厦公园立面彩绘工程项目,对公园周边的旧房屋及建筑物进行立面彩绘,打造整洁亮丽、富有特色的建筑物外立面,不仅打破乡村沉闷的色调,还营造出公园周边色彩鲜亮的环境,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不少市民纷纷前来游玩、拍照。
“山厦公园立面彩绘工程项目”是东莞乡村振兴市级项目库中的一员。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东莞市级重点项目571个,项目已完工227个。项目建设内容涵盖“五大振兴”方方面面,包含乡村产业、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等重点项目和领域,项目建设在莞邑大地上遍地开花,乡村发展一派欣欣向荣。以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建设为例,东莞将其作为“乡村建设精品工程”来推进实施。据悉,自2018年起,东莞市分别启动了两批合计6个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分别是第一批的东城街道、万江街道、长安镇和第二批石排镇、谢岗镇、东坑镇,市镇两级预算总投入达8.7343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1.8亿元。截至目前,东莞已完成3个特色连片示范区建设。
如今的东莞乡村,不仅有统一的“乡村振兴项目标识牌”,更有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各具特色的精品(示范)村。走在崭新的滨水绿道,蓝天白云下,一只白鹭展翅高飞。再往前走,成群的白鹭戏水、飞翔,一幅生动的白鹭图展现在行人面前。作为东莞首批特色精品示范村的道滘镇南丫村掌洲岛,优美的生态环境令人印象深刻。
以前的南丫村,尤其是掌洲岛区域道路泥泞,杂草垃圾遍地。南丫村用3年时间镇村两级累计投入1.15亿元用于补齐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短板。去年,南丫村还入选了东莞首批特色精品示范村名单,并顺利完成创建工作。现如今的南丫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早已实现黄泥路变水泥路、杂草丛变风景线、脏乱差变生态美的巨大飞跃。特别是掌洲岛被打造成四季宜游的“网红打卡点”。
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久久为功。广东省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姚碧云认为,东莞人居环境整治应坚持系统治理思维。把农村人居环境的“高水平整治”同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的“高颜值修复”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和政策保障,确保东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进行,同时坚持“高品质运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看“整”和“治”,更要看“用”和“管”。
整治常态,用管结合。如今的东莞,“世界工厂”熠熠生辉、“一处美”变“处处美”、“一时美”变“时时美”。
生活美
展现富裕人和
家园场景
从农业大县到制造名城,东莞一直着力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沏一壶老茶,点一炷莞香,约上三五知己一起喝茶聊天,舒适宁静的慢生活在东莞乡村中正慢慢实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艺术家们选择扎根乡村,书写自己的乡村故事。
与此同时,东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党建统筹,“党旗红”高高飘扬在基层一线;多元联动,乡村治理“一盘棋”被激活。近两年,东莞有1镇4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名单,有5个镇、50个村分别被认定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示范村。
一方面,舒适的乡村生活展现出景美人和的家园场景;另一方面,文明的治理风气呈现和谐善治的乡村风尚。东莞乡村善治水平跑出“加速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富裕人和的家园场景时时呈现。
“老板,来杯咖啡!”在石碣镇水南村,一个开在村内的咖啡馆却拥有很旺的人气。初到东莞石碣镇水南村,没有熟人带路,很难找到这家咖啡馆。外面是白色墙体、麦色屋顶,内里是欧式吊灯、大理石地砖,在村中的老街上,年轻人阿婷开办的咖啡馆一下子从周围的老房子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中环境愈发宜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在很多人眼中,咖啡馆似乎和乡村的纯朴气质不搭,但这群年轻人将新潮的茶饮、咖啡文化“搬进”乡村里,远离了商圈,也收获了人气。阿婷就是这些回流的年轻人中的一员。
“水南村近几年环境变化很大,大家都愿意回到村里喝喝咖啡,享受慢节奏的生活。”阿婷指了指咖啡馆对面的滨水公园,说起了在村里面开咖啡馆的缘由。阿婷所指的地方,一年多以前还是荒废的鱼塘和老旧的工厂,经过改造变成了环境优雅的公园。如今,崭新的栏杆、休闲的绿道、环境优美的鱼塘、干净的公厕成为标配,当地村民和来往的行人来到阿婷的咖啡馆,点上一杯香浓的咖啡,喝进去的是对乡村美景的“慢享受”。
在东莞的美丽乡村里,有很多像阿婷一样回村创业的新生青年,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也有回到古村落居住的艺术家群体,他们在村里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
周祖嵘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雨点釉制作技艺传承人,其妻子孙若溪是民族唐卡画家,他们也是首批入驻塘尾艺术家联盟的艺术家。“第一次来到塘尾古村,我就被村子里的古建筑吸引了,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周祖嵘说。在此成立工作室一年有余,古屋里,墙架上、窗台上,茶桌上,陶瓷作品琳琅满目。最近,他与老伴孙若溪用一砖一瓦,改造了村中一堵坍塌的墙,亲手打造了自己的新工作室,供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小朋友们学习陶艺。
除了周祖嵘夫妇,先后共有10多名艺术家加入了塘尾艺术家联盟。他们把艺术带进了古村,也成为了古村的“代言人”。
在东莞的美丽乡村中,不仅有咖啡馆、创业青年、艺术家,还有志愿者。荒废的绿化带被清理并重新栽种上植物;布满垃圾的墙角,摆上了旧轮胎改造而成的盆栽,轮胎上还有充满童趣的涂鸦;曾是灰白的墙面,已经被大学生志愿者画上精致的墙绘……在横沥镇半仙山村,曾经的垃圾黑点蝶变成一个个边角花园。
“我是土生土长的半仙山村人,以前每次回来看到村里脏乱差的环境就很痛心,但和现在的环境一对比,真是大大不同了。”朱有萍是东莞市横沥镇半仙山村村民,见证了半仙山村的垃圾死角蜕变成边角花园的全过程。
曾经村里的边边角角,摇身一变,也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小公园。打造“边角花园”活动是东莞市横沥镇社区营造的试点项目,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东莞以社区营造思路,改善村里脏乱差现象拓展生态空间,带动村民共同改善居住环境,共同致力于提升村容村貌的特色项目。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东莞的奋斗姿态将振兴刻在乡村大地上,在“双万”新起点上跑出乡村“加速度”。
案例
创新“三化”探路美丽乡村
近年来,东莞以创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为契机,创新“三化”探路子,加快建设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走出一条高度城镇化地区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首先,以全域项目化,推动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东莞综合考虑各地基础条件、发展阶段、客观需要等差异,率先提出“全域项目化”工作思路,引导各镇村对标目标任务、对标国内一流因地制宜实施一个个实事项目,推广统一的项目标识系统,让各项任务“抓得住、干得实、看得见”。与此同时,强化项目组织实施保障,在市统筹用地指标中预留10%用于乡村振兴项目,累计为72个项目安排新增用地指标3211亩。全市已累计建立涵盖3730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350多亿元的市镇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其中市级重点项目571个,总投资额1031亿元。以“四十百千”工程为切入点的新一轮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设一批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推动每个村(社区)每年在环境方面至少做十件微实事,加快建设120条特色精品(示范)村,启动“千村碧塘”工程大力整治一批农村“风水塘”,推动乡村风貌加快蝶变提升。
其次,以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高度融合发展。
东莞着力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建设机制,加快推动公共基础设施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市建制村公路通达率、20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建制村通公交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100%,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民健身广场、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管护机制,全市以一套标准建成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三级管理网络。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治理机制,研究开发全市统一的农房审批管理系统,实行“一张图”农房全流程管理,推行一套具有岭南特色的农房风貌导则。
最后,以村企协同化,推动经济生态良性循环。
东莞完善“工改工”政策,积极引导采用村集体自行改造、企业自行改造、政府收储改造等8种模式,强力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清退淘汰一批“两高一低”和“散乱污”企业,吸引高端企业、项目、人才争相落户,助推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横沥镇山厦村党工委第一书记张妙华感慨,村子旧貌换新颜,带来的是一连串良性循环,环境档次提升了,产业链上的企业更愿意扎根了,集体和群众的租金收入也大幅提高了。至2021年上半年,全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达2142亿元,村均3.85亿元,不断壮大的农村集体经济,既为农村基层政权运转、人居环境持续改造注入了“源头活水”,也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蕴韧性”。(撰文:施美何绮莹马新杰龚菊廖凌娜)
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稳健向前:2021年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8%,其中外商及港澳...
1月1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2021年,该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95亿元,购物人数672万...
显然,‘东承’跨江发展是中山未来的主攻方向。但‘西接’与‘东承’是...
1月4日,大冶召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八大行动动员会,吹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科技创新...
沪渝蓉高铁,长江经济带上的高速铁路大动脉,串联我国东中西部,重要性不言而喻。位于荆门境内的沪渝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