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科技企业数据库、通过“精准画像”全面掌握企业创新发展情况……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经十三届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惠州市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昨日印发实施。
根据《计划》,按照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要求,我市将聚焦“2+1”现代产业集群,从引导企业培育入库、落实高企认定奖补、引导企业研发投入等8个方面,积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到2023年达3200家以上、力争到2025年达5000家。
建立完善高企培育发展工作机制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托大产业大平台,紧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把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抓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600家、2200家”。
近两年来,我市在引进培育高企方面持续发力、硕果累累。去年市科技局首次实现单年度高企申报数超过1000家,累计高企数量增至209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62家。
“相比之前,不仅是目标任务发生了变化,还建立完善了高企培育发展工作机制。”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计划》建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召集人,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县(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研究部署培育发展高企的情况和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行动计划目标。
动态监测跟踪辅导科技型企业
2月11日市政府印发的《惠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更加显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000家,专精特新企业突破600家,涌现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
“力争把我市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及有研发投入、有知识产权、有开展科研活动的4类企业中非高企全部纳入培育库,从源头进行培育,帮助企业提炼创新点,规范研发费用核算,开展知识产权布局。”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正摸排全市工业、文化等领域科技型企业数量,建立和完善科技企业数据库。截至2月中旬,已有7355家相关企业纳入数据库。
市科技局还通过“精准画像”全面掌握企业创新发展情况,定期将新注册企业主体纳入数据库进行跟踪,结合存量高企3年有效期内财务经营、知识产权、研发投入情况,为每家企业“画像”,进行动态监测。按照高企认定标准辅导企业保持创新水平,对到期需要复审的企业进行预警,保证存量高企不掉队。各县(区)也要对企业进行跟踪摸查,及时更新企业经营和创新情况。
在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培育方面,搭建惠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按照高企年度增量目标和高企认定标准每年对不少于900家创新能力强且经营效益好的企业,于当年6月完成专利布局。促进有效期内高企持续开展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产出高价值专利,为后续重新认定奠定基础。同时,鼓励企业开展软件著作权登记,推动一批软件信息企业申报认定高企。
入库并获高企认定可获奖补15万元
在引导企业培育入库方面,市财政对首次进入高企培育库并获得市科技局推荐申报高企的企业奖补5万元/家。记者发现,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前只有通过国家高企认定的企业,才可获得5万元/家的奖补,现在只要入库并获推荐均可获得这笔奖补,对通过国家高企认定的企业还可获得奖补10万元/家。此外,在申报流程和申报内容上进一步简化,帮助企业减负,之前企业申报要先进行高企培育备案,再申报高企培育入库,现在只需申报一次,填写基本信息即可。
“加强资金保障,足额安排高企培育发展资金。”该负责人介绍,为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市财政每年将安排3000万元,对科技企业库内企业按其上年度实际研发费予以一定比例的补助,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企。
为更好服务企业,市科技局还推出多种新方法、新服务,包括即将搭建的“服务机构一码通”,探索科技企业服务机构管理新举措。将全市科技服务机构纳入统一管理,制定高企服务机构评价办法,积极开展年度统计和监测评价工作,每月动态更新发布备案服务机构,年底开展评价,并向全社会推介优秀服务机构,完善黑名单制度,引导机构诚信自律,以解决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被不良中介欺骗的困扰;每年还安排60万元对工作绩效突出的服务机构进行奖励。
搭建“惠州高企服务平台”,做好企业精准服务,为每一家申报企业提供标准化线上形式审查和专家预评反馈。市科技局还录制了系列短视频课程,通过“惠州高新”公众号发布“科技火炬统计系列课程”和“高技术产品专项统计系列课程”,持续开展政策宣讲,先后推出申报流程、日常管理、统计填报等系列专题短视频100多期,解决企业长期存在线下培训受限、培训内容冗长雷同、培训课程无法长期保存的困扰。
此外,加强高企招商引育、强化创新要素供给、保障金融资本供给等方面也正不断完善。其中包括将高企培育数量占引进企业数比例纳入对工业园区、产业平台的投资监管协议考核指标;各县区出台细则,按规模以下企业最高50万元/家、规模以上企业最高300万元/家给予一次性补贴;引导创投基金等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高企及高企培育入库企业,加强“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建设等,不断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惠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记者刘豪伟)
建立和完善科技企业数据库、通过精准画像全面掌握企业创新发展情况……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经十三届7次...
犁地松土、畅通排灌、查苗补种、加固大棚……阳春三月,正值农忙时节,汕头各区(县)的农户们抢抓农时,...
近日,省林草局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编制并发布《黑龙江省森林草原防火预案》。预案要求,各级林草部门要...
记者日前从省住建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星级绿色建筑不断增加,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基本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