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圳西进战略的桥头堡,地处“黄金内湾”东部核心带,宝安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弄潮儿落地生根。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宝安近4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10年间增加近184万人口。建制逾千年的古老滨海城区,涌动着年轻的脉搏,15—59岁人口占比达82.45%,高居全市第二,0—14岁人口则占13.72%。
500万名宝安人给予的是500万份沉甸甸的民生托付。然而,历史上深圳关内关外的发展差距客观存在。“双区”驱动战略的发展机遇,带来强大的人口吸附效应,也造成民生服务供给的巨大压力。一个标杆城区,即是人才筑梦、逐梦、圆梦的宜业之地,更应是居民享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宜居之地。
今年1月,宝安区委提出“422133”工作主框架,专门开辟一个章节谋划民生事业。在这个框架中,宝安根据区情实际,点出了三大民生领域的“硬底板”:教育、医疗与城市管理。
宝安致力解决教育、医疗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进基层治理能力,让良好的生活环境成为推动宝安发展的吸引力、竞争力、生产力。
用超常规举措▶▷落实“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是宝安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但学位供求不平衡、学校空间布局不均衡,是待解的难题。
5月27日,宝安区教育局发布《2022年秋季小一初一新生报名公告》,其中特别提醒,根据近年来招生情况预测,部分片区、部分学校特别是公办学校学位依然紧张。
每年区两会,义务教育学位和学校建设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绕不开的焦点议题,连续两年被高票评选为宝安区民生实事项目。
为此,以“422133”工作主框架为牵引,宝安开出超常规的药方。
超常规规划。2021年,宝安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实施全市首创的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模式,谋划顶层设计。在用地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领导小组通过利益统筹、城市更新、土地出让等方式,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腾挪建设空间。
超常规投入。宝安教育财政投入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各区之首。“十四五”期间,宝安预计投资超300亿元,充分保障学位建设资金需求,每一年都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超常规建设。宝安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出台加快推进学校建设项目的措施,明确用地许可、施工报建等并联审批程序;严格把控工期,对重点项目进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探索采用新模式,并联实施前期和施工环节,通过新建、改扩建、回收接转等多种方式,多渠道新增优质学位供给。
教育工作的量与质两手都要抓。宝安十分重视高品质学校的建设,计划全面提高现有学校办学质量,同时确保学校新建一所优质一所。
一方面,宝安将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以往的建设经验,在标准引领、功能需求、设计品质、智慧运用等四个方面实现强化提升;另一方面,宝安将新组建2个教育集团,不断提高集团化办学覆盖率,持续引入顶尖的办学力量,有效保障学位建设品质。
近年来,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红树林小学、上星学校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学校,已成为宝安“建一所优一所”的精彩缩影。
“扩量提质”是宝安区委提炼的教育工作关键词。《宝安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宝安将分别新增学前教育、公办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学位各2.96万、18.7万和1.14万个,并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
以“病有良医”为锚▶▷推动医疗资源量质齐升
医疗是另一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截至2020年底,宝安共有床位9904张、医师7576人、护士7718人。论绝对总数,宝安的医疗资源领先全市各区。但作为人口大区,宝安的医疗资源却可谓捉襟见肘。以床位数为例,全市每千人病床数为3.58张,而宝安仅有2.21张。
此外,宝安现有的医院大多建于20世纪80年代,体量偏小,已无法匹配大型综合医院的空间需要和医疗设备设置的要求。而且,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新安和西乡,两个街道辖区内的医院数量占全区近六成,发展严重不均衡。
因此,加快补齐医疗短板是当务之急。“十四五”期间,宝安卫生健康工作将从“病有所医”提档为“病有良医”。
“良医”首先体现在优质医疗资源的建设上。去年以来,区内三级甲等医院由2家接连增至5家,8家公立医院实施全面改扩建,4家医院完成改造提升,新增病床数1150张,空海救援医院、儿童医院、区人民医院等建设及改造项目正加快推进。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扩建二期等3家市投市建医院项目在稳步建设当中。
其次,扭转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是兑现“病有良医”必不可少的环节,社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病到社康,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按照国家卫健委倡导的分级诊疗秩序,宝安区逐步探索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为主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网底的三级公共卫生体系。目前,宝安共有144家社康机构,多数居民出门步行15分钟,即可问诊就医。根据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将新建社康机构12家,向达成“一社区一社康”的目标迈进。
公共卫生事业离不开基层力量。早在2019年,宝安就在全市率先全面铺开健康社区建设,推动48个社区成功创建健康社区。时至去年,全区140个社区居委会均下设公共卫生委员会。委员会发挥自身的先进引领作用和居民自治组织优势,积极发动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网格员、楼栋长、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等力量,共同织密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网络,筑牢社区公共卫生防线。
以社区改革为抓手▶▷创新基层治理体制
要将宝安管理好并非易事。这里城中村众多,外来人口繁杂、流动快、密度大。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日益凸显,促使宝安区委强调要创新城市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宝安以作为国家治理“神经末梢”的社区为抓手,试水基层治理改革,大力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以西乡街道西乡社区为例,辖区1366栋楼中,绝大部分为城中村、老城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西乡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创建出基层服务的“红色磁场”。
“社区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西乡社区副书记陈妙纯说。
为实现这一愿景,宝安制定一系列制度保障,如统一给工作人员赋予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身份,提升职业的认同感和社区党委的组织凝聚力。同时,宝安推动资源、管理、服务落到社区,实现治理重心下移,壮大社区工作队伍,显著增强执行力、战斗力。
一系列改革让基层有职有权有人有物,社区升级为撬动基层治理的有力支点。
社区是管理方。“比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三区’管控怎么落实、核酸检测怎么做,我们每天讨论到两三点,第二天一早继续开干。”陈妙纯说。
但社区又是服务方。“辖区内的物业公司力量薄弱,我们便化身社区的物业,即使下水道堵了,也得上门协调疏通。”陈妙纯说,许多民生政策需由社区在“最后一公里”负责落地,例如对弱势群体的扶助等。
不分昼夜,专职工作者在社区内一栋栋楼、一条条巷地跑,及时介入调解各类投诉、矛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摇身一变,作为居民消气降火的驿站,社区进而成为社会的“稳定器”。
民生发展的难题,宝安用改革创新的魄力逐个破解。毫无疑问,宝安将持之以恒拿出真心、诚心、细心和耐心,尽心尽力服务人民群众,笃行不怠打造共建共治共享高品质的民生幸福城。(●李嘉耀)
作为深圳西进战略的桥头堡,地处黄金内湾东部核心带,宝安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弄潮儿落地生根。根据第七次...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朝阳市将今年确定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突破年...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辽宁省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建设完整居住社区是城市更新的一项重点任务。近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通知,部署各市做好完整居住社...
为贵集团定制的《纳税信用预警及动态分析报告》现已送出,请及时登录电子税务局查收。5月27日,首批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