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正文

大江东 | 救命绝不能停!华山医院奋力拨亮生命灯火

  • 2022-04-21 08:32:33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特殊精神 特殊担当”——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四十五】

疫情下的上海,生命抢救从未停歇。

4月18日下午,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负压手术室和医院手术中心内,3台神经外科手术几乎同时开展。脑血管、脑肿瘤、创伤重症三组专家“全副武装”,在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配合下,为封控区转运来的24岁小伙子、72岁孤寡老人和35岁快递员工紧急手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晚10点,三位患者平安返回病房。焦急等候的家属和各部门医护人员都放下悬着的心,家属一迭连声地“感谢”。

性命交关,三位患者病情同时告急

18日凌晨,华山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惠英接神经外科总院执行主任朱巍教授电话:16日因左颞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创伤重症组吴雪海教授收治入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39病区过渡病房的24岁年轻人小韦,因颅内压增高导致部分脑组织被挤压移位,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和脑干组织,病情危急。抗疫中的相关流程立即启动,流调、评估、转运、手术、病房准备、消杀,工作群中,各相关部门连夜确认流程,做好一切准备。

当时凌晨4点半,35岁的快递员刘师傅,因头痛头晕半月,加重至恶心呕吐、行走不稳,同伴呼叫120救护车转院至华山急诊,CT提示:右侧小脑4-5厘米巨大占位。一大清早,神经外科脑胶质瘤中心副主任吴劲松教授与当日神经外科急诊值班朱凤平医生至急诊查房发现,患者颅内占位导致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产生大量脑积水,明显引发颅内压过高,需尽快进行脑室外引流。

几乎同时,17日下午,一位从封控区至外院急诊、又经120转入华山医院的72岁慢性硬膜下血肿靳老伯,入院时血肿压迫已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排尿功能,一侧偏瘫、行走困难,此刻双侧瞳孔变大,同样面临脑疝风险。

风险评估,三台手术医护都要“大白”上阵

人命关天,三台手术都非开不可。怎么做才对各方都安全?

工作群里,院感科主任杨帆教授、急诊科主任助理杨敏婕医生与神经外科专家组几轮对谈:紧急程度?感染风险?转运路线?方案很快确定。

刘师傅因病休息半月、入院前数日无核酸报告,靳老伯上一次核酸检测后在外院急诊停留过,两人入院后仅有抗原和一次核酸快检结果,存在较大感染风险,需经特殊通道在门诊负压手术室手术;小韦早一日入院,两次核酸阴性,可经专门转运通道转至手术中心手术。

三位患者都来自封控区,都是急诊入院,转运、医护、消杀团队均需着“大白”上阵,并实时对检查、转运及手术场所消杀。

“在线”术前谈话,三台手术顺利完成

方案确定,分头执行。

下午1点,小韦顺利从过渡病房转运至华山总院手术中心。“大白”朱巍教授主刀,在一助虞剑副教授、二助朱侗明医生,巡回护士陆小露、洗手护士李凡和麻醉医生刘洁、史瑞珍配合下,历时约3小时,顺利完成脑内血肿清及血管畸形团切除手术。术后CT显示:颅内高压压迫去除,转危为安,有望彻底康复。从外地赶来的小韦父亲激动得流下眼泪。

此时,靳老伯的术前谈话“在线”进行。右臂缺失的他是独居孤残老人,一日三餐由居委照顾。近日,居委工作人员注意到老人腿脚不便、尿持续失禁,联系了他的姐妹,经家人联系转运,最终由120送至华山医院。没有直系亲属在场,陪同的姐夫拿不定主意,提出术前谈话可“云”进行。

5位家人“连线”,主治医生王潇文将朱巍教授团队的手术方案详细告知:考虑到老先生冠心病史,特意首选局麻手术下放置引流管,备以全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风险。家属在视频会议上一一“表决”,全部同意。

14:50,靳老伯被转运至门诊二楼负压手术室,王潇文医生主刀,在范振医生和沈寒沁、宋欢护士配合下,顺利完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钻孔引流。手术结束,转回过渡病房,偏瘫明显缓解,语言功能明显提升。激动的姐夫赶紧“连线”亲人报喜。

经过一个半小时消杀,负压手术室再次启用。

35岁的刘师傅来了。在吴劲松教授指导下,朱凤平医生开展了脑室外引流+Ommaya储液囊植入术,使医生在术中、术后可持续进行脑脊液引流,缓解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的生命危险。术后CT显示,颅内高压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病人从死亡线上被救了回来!

“顺利!最后一位病人安全转运至留观病房。”

晚上11点多,全程关注的华山医院领导与参与统筹、指导与调度的各部门工作人员都松了口气。

“生死救援”时时上演,再累也要“复盘”总结

深夜,神经外科工作群开始在线讨论。

参与手术的医生将三台手术一一“复盘”,结合此前华山医院宝山院区新冠救治定点医院、虹桥院区高风险负压神经外科手术相关工作经验,就特殊时期手术流程、经验一一总结、梳理。华山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教授也在群里为团队点赞。

华山医院总院手术室科护士长李根娣介绍,封控期间的手术室,经常上演“生死救援”。当天就另有神经外科平诊手术、肾病科手术同时开展。普外科、手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胰腺外科等,也经常开展急诊、平诊手术。为此,手术中心特意将六楼手术室单独辟出,接受有新冠感染风险患者的紧急手术,工勤、保卫、后勤人员随时待命,救援、消杀,确保手术室安全。

家属激动的泪水,医生湿透的汗水,让一场场生死救援格外动人。

“特殊时期,很多患者将希望寄托在华山医院,必须开的刀,即使再艰难,我们也一定开。医者仁心,职责所在。”朱巍教授说。

就医人数井喷式增长,“这只是我们常规的一天”

“神经外科的绿色通道一直开放。这只是我们常规的一天。”毛颖说,包括以治疗脑血管疾病、脑外伤和脑肿瘤突发变化等为主的华山西院区,每天都在接诊。作为定点医院的宝山院区,也每天在为突发脑溢血等疾病的阳性病人开刀。

“神经系统疾病拖不起,生死往往就在几分钟、几小时。碰到神经系统重症,120急救车都往华山送。作为国家医学中心,把病人推到外面,等于彻底关闭了他们生的希望!”

多院区运行的华山医院,共有5000多名职工,要参与方舱、定点医院和核酸检测等多头工作,维持各院区开诊,加上一些医护人员感染病毒或被封控在家,人手严重短缺。

毛颖介绍,各院区目前独立管理,人员不相流动。人手少,医务人员打破原来的作息制度。在方舱、定点医院和急诊工作的人员,都连续一个月在岗。病房里两周才换次防。原来,护士们分白班和大、小夜班,医生值班24小时后第二天就能休息,现在都是连轴转,白加黑。

随着城市“三区”划分,一部分人走出封控小区就诊,华山医院就医人数井喷。4月18日,虹桥院区急诊人数甚至超过平时。华山总院紧急搭建第二急诊室,严格按照防疫要求,为缺乏有效核酸报告的就诊者提供独立空间,先予诊治,同时快速核酸检测。阴性患者急诊处置后会挪到缓冲病房,“缓”过潜伏期,再进普通病房。

“急诊病人都是焦虑的,而我们必须保证所有患者安全和医护人员的休整。就诊人多,环境消杀,都可能影响接诊时间。”毛颖解释说,“特殊时期,医院有点像上海以前的‘星火日夜商店’,在街角亮着明灯,让人有安全感。我们绝不能关门!”

(图片均由华山医院提供)

标签:

推荐阅读

大江东 | 救命绝不能停!华山医院奋力拨亮生命灯火

4月18日下午,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负压手术室和医院手术中心内,3台...

哭完之后只说了一句“继续干活!” 走近吃睡在电话旁的“接线员”

每当看到“阳性病例已被成功转运”的信息时,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疫情严峻时期,如何第一时间找到...

保供保畅,上海港口力保货运不停

微光成炬,聚力前行。上港人在这特殊时期体现特殊责任,彰显特殊担当,他们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

上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问题猪肉”等涉疫案件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20日宣布,对“梅陇镇问题猪肉”等一批涉疫犯罪案件依法提前介入,加强侦查引导,提高...

以不实耗材品规信息违规结算 华科大附属同济医院骗保2300余万元

据国家医保局20日消息,经查发现,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存在...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