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正文

珠海斗门推动人才发展要素朝乡村聚拢 沙田滩涂长出“软黄金”

  • 2022-05-26 08:09:25 来源:南方日报
珠江入海口,一湾湾碧水缓缓流淌,造就了斗门独特的沙田水乡地貌。

“禾虫人工繁殖亩产突破100斤!”“水产养殖有了渔病医院”“村里年轻人归乡创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万亩鱼塘上兴起了科技革命,生物技术、大数据、智能化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人才聚拢为乡村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珠海市斗门区积极开展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开展农村农业人才培育工程和“育苗计划”,围绕“引育用留”,创新方式方法,创设项目平台,推动各类人才发展要素朝乡野集聚。乡村人才在田野阡陌间书写答卷,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写在万亩鱼塘上,倾力挥洒出一幅幅动人的振兴画卷。

渔病医院来了位生物学博士

珠海斗门粉洲村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里,郭志勋总是面带朴实的微笑,与来访的养鱼人亲切交谈,略显黝黑的皮肤显示出曾经风吹日晒的痕迹。远近的养鱼人都曾和他打过照面,只要鱼塘出现病害,郭志勋总有办法帮到他们。

养鱼人都叹服的郭志勋,是水生生物学博士,也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珠海试验基地主任。6年前,他带着科研的任务来到斗门,从此便在粉洲村扎下根来,用科学方法指导村民养殖增收,在一方鱼塘间写下乡村振兴的“科研论文”。

“鱼类发生病害时再也不用惊慌失措了,到诊所找专家会诊解决难题。”养殖户杨叔说。养殖户所称的诊所,就在粉洲村里。201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病医院(珠海)挂牌成立,成为珠海首家渔病医院。不久,这一消息就传遍了珠海斗门的万亩鱼塘,每逢遭遇病害,养鱼人便找上门来问诊咨询。

“就在上个月,渔病医院接收的样本达到了260个,而在过去4年,接收的年均样本量则是3000个。”郭志勋说,从鱼苗厂和养殖户手中接过样本后,渔病医院会立刻着手开展样本细菌浓度的检测,帮助养殖户诊断分析。

“如果发现样本确实存在病毒等问题,我们都会建议鱼苗厂和养殖户直接清塘处理。这是因为,如果将带病的鱼苗交给农户,等到鱼苗发病后再处理,亏损的将不仅是鱼苗,还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饲料,这样一来农户肯定是亏损的。”郭志勋说。

渔病医院让养殖户意识到科学养殖的重要性,一次次的“急诊”,拉近了郭志勋和养殖户朋友们深厚的感情。

从病害防治到池塘健康管理模式,扎根斗门6年间,郭志勋带领组建咸淡水养殖病情监测团队,用脚步丈量着散落在珠江河口的万亩鱼塘,开展珠海渔类病害研究。

“他是一位把论文写在一亩鱼塘里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郭志勋的同事如此评价道。不久前,郭志勋参与的《斑节对虾卵巢发育基因资源发掘及促雌虾性成熟RNA干扰技术应用》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沙田滩涂长出“软黄金”

在珠海斗门的山林田间,郭志勋不是个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一批又一批奔赴乡村的农业科技人才,擎起科技兴农的火把,牢牢围绕地方主导、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带动乡村振兴朝着产业兴旺的方向跨越发展。

初夏的夜晚,禾虫收获的季节到了,崔阔鹏正挽起裤脚下到沙田,迫切地想知道今年人工繁殖的禾虫产量能否再上一个台阶。

禾虫是一种鲜美食材,由于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极高,常被作为一种鲜美食材搬上餐桌,被称为水中“冬虫夏草”,常常供不应求。今年4月29日,斗门“装禾虫”习俗被列入“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崔阔鹏是珠海市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的所长,也是禾虫人工繁殖和滩涂增养殖技术的领头人。

“禾虫对土质和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有污染的地方就没有禾虫。”崔阔鹏说,近年来,通过污染防治攻坚战,斗门水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为禾虫繁殖营造了有利条件。

过去几年,珠海市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在莲洲镇福安村建立50亩禾虫养护示范点,将禾虫亩产从50斤提升至100斤。

“市场上禾虫的价格超过100元一斤,通过掌握禾虫人工繁殖技术,养殖户的收益将得到极大提升。”崔阔鹏表示,“未来,我们将在莲洲、白蕉等禾虫传统产区,恢复荒废禾虫滩涂产量,建立禾虫养殖示范基地,利用禾虫人工繁育和生态增殖技术,并开展海水稻共生种植实验,利用禾虫水稻的共生生物特性,提高禾虫品质,增加禾虫滩涂经济效益,为禾虫深加工产品做技术储备。”

科技兴农,不仅要让新技术、新基建、新理念连接田间地头,更要让新农人接过技术创新的接力棒。在河口渔业研究所的带领下,原本只能自然野生繁殖的禾虫,如今正渐渐变成养殖户的“软黄金”,全区禾虫养殖滩涂面积近5000亩。

“接下来,我们将建设斗门禾虫品牌,通过提高禾虫资源产出率、开发禾虫精深加工产品、延长禾虫产业链条,推动禾虫产业绿色发展,打造成为地方特色产业。”珠海市斗门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回归乡野的年轻人

初夏时节,位于莲洲核心区石龙村的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下称岭南大地)首期项目“百草园”内,荷塘翡翠、凤凰花开。从高空俯瞰,“百草园”建筑如一朵硕大的莲花,盛意绽放。

27岁的石龙村村民朱文乐正在紧张地为端午节假期的接待做准备。去年,在外工作多年的朱文乐得知村里建起田园综合体,便萌生归乡之意,成为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的员工,负责园区物资采购和户外设备管理。

一年来,在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朱文乐眼见回村参与家乡建设的青年人越来越多,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也逐步提高。

“我现在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吃住全包。2019年后村里又有了分红,我父母、姐姐每人10股,我和妻子都不满30岁各分得6股,一年下来一家人仅分红就有8万多元。”说这话时,朱文乐眸子里都是光亮。他说这几年装修了房子,买了车子,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日子越过越红火。

“眼下当务之急,就是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乡村振兴带头人。”莲洲镇委农办主任谢毅说,乡村人才,引进“外援”重要,“内生人才”也很重要,在打造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进程中,越来越多像朱文乐这样有技术、懂经营、有情怀的群体回乡创业、参与治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珠海市斗门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珠海斗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计划,通过实施“归雁计划”,先后从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伍军人等人员中,公开招录203名村“两委”后备干部,构建起“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村级干部队伍良好局面。

对选择回归乡野的年轻人,珠海斗门突出内培外引,凸显集聚效应,加大了乡村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实施农村农业人才培育工程和“育苗计划”,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乡村工匠”等培训,众多高素质农民和乡村工匠、文化能人脱颖而出,成为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南方日报记者林郁鸿)

标签: 乡村振兴 振兴画卷 人才发展 养殖增收

推荐阅读

珠海斗门推动人才发展要素朝乡村聚拢 沙田滩涂长出“软黄金”

珠江入海口,一湾湾碧水缓缓流淌,造就了斗门独特的沙田水乡地貌。禾虫人工繁殖亩产突破100斤!水产养殖...

湛江资本市场“红树林计划”扬帆 企业发展迎来利好“大礼包”

红树林抗风固堤的特质和湛江培育企业上市的精神不谋而合。借北交所正式开市的东风,湛江推出资本市场&ls...

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成立 加快全社会创新资源要素整合

5月24日,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在四川天府新区揭牌,该院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推动下,四川省科技...

中国学者基因治疗血友病获新突破 创新治疗策略能预防过度免疫

5月19日,《柳叶刀·血液学》报告了亚洲首个肝脏靶向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10名血友病患者接...

遂溪县税务局优化升级非接触式办税服务 线上办理便捷服务再加码

日前笔者获悉,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遂溪县税务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