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正文

世界微头条丨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保暖“黑科技”靠谱吗

  • 2022-12-17 12:26:20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随着气温大幅下降,保暖衣物销量进入高峰期,市场上不少以“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等为卖点的保暖服装产品大卖。与天然纤维相比,搭载了“黑科技”的保暖衣物靠谱吗?

据悉,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曾对购买自实体店和网店的3件不同品牌吸湿发热内衣进行专业检测。检测人员把吸湿发热内衣完全烘干后,放入温度为20℃、湿度为90%的实验箱里测试30分钟。结果表明,3件样品在吸湿后都产生了热量,温升程度基本一致,最高温升在7℃左右,30分钟内平均温升在2.7℃左右。


(资料图)

同样条件下,检测人员对传统纯棉内衣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纯棉内衣最高温升5.9℃,30分钟内平均温升在2.0℃。由此可见,自发热内衣比普通棉质内衣发热效果有一定改善,但温升差别并不高。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王宝军表示,所有服装纤维从一个干燥环境进入相对潮湿环境中,都会吸收空气或人体蒸发的水分,吸湿过程中会产生热能,吸湿越多,放热就越多。有些自发热衣物是在普通纤维中加入一些其他物质,使纤维里的亲水基团增多,加大吸湿量,从而提高发热效果。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还曾对远红外发热内衣进行发热效果检测。结果显示,衣服确实发射出远红外线,也提升了温度,平均升温为1.6℃,但与其他吸湿发热内衣相比升温不算显著。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纤维材料中加入陶瓷粉、石墨烯等材料制成的远红外发热内衣,能使衣服发射一定量远红外线,并与人体细胞中的水分子形成共振,产生热效应,促进皮下血液循环,从而使人体感到温暖。但由于服装纤维很细,添加物质不能太多,否则纤维弹性、强度等都会受影响。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莉认为,近年来,以“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等为卖点的保暖衣物产品种类不少,但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行业标准。从长远看,“黑科技”保暖衣物要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需要在产品创新上有持续突破,在标准制定上形成统一规范,在品牌打造上获得更多信赖。

面对琳琅满目的“黑科技”保暖衣物,消费者应如何选择?

专业从事纺织品检测和认证的特思达(北京)纺织检定有限公司相关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传统保暖内衣化纤面料的材质有聚酯、腈纶、粘胶、锦纶等纤维,它们常以不同配比出现在面料成分中。腈纶最大特点是和羊毛一样有着天然卷曲蓬松的结构,制成的面料可以储存大量空气,防止热量流失,虽然足够保暖但不吸湿;粘胶虽然透气但不够保暖;聚酯纤维的异形截面具有导湿功能,同时提高了面料强度;锦纶可以有效改善贴身衣物的舒适性。在生产中,厂家一般把各种纤维通过面料设计、科学混纺、取长补短,以更好满足保暖衣物产品的功能需求。

“根据场景需要,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劲派经编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陆振兴建议,在寒冷冬季室外,要想衣服最大程度保暖,最好采用“三明治”穿衣法,即通过防风、保暖、吸湿三个环节紧紧锁住身体热量。最外层是防风层,通常采用硬挺、密度较大的材料制成,阻挡寒风直接侵入体表,防止带走人体热量;中间层是保暖层,通过毛衣、羽绒或抓绒夹层等保暖性高的材料起到存储热量的作用;保暖内衣重点关注透气导湿,同时考虑保暖概念材料的运用。服装起到保暖功能的核心力量是在中间保暖层和外层防风层。

专家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跟风,选购以“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等为卖点的保暖衣物时,要认真查看产品标签,优先选择三标齐全、内容详尽、厂家验证、通过质检的产品。

原标题: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保暖“黑科技”靠谱吗

值班主任:颜甲

责任编辑:颜甲

标签:

推荐阅读

世界微头条丨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保暖“黑科技”靠谱吗

近日,随着气温大幅下降,保暖衣物销量进入高峰期,市场上不少以“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等为卖...

环球快消息!张伯礼提醒警惕奥密克戎不断变异,避免再感染

“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少数人仍有可能再次被奥密克戎的变异亚型感染。”12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世界焦点!“水中毒”是怎么回事?每天该喝多少水?

秋冬季来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许多患者采用喝水的方式来缓解症状。然而喝水也是有讲究的,...

【速看料】疫情期间,怎么吃更科学?专家给您十条膳食建议!

舜网社会频道发布各类社会新闻,社会万象第一时间呈现。

北京研考最新要求:所有考生12月19日开始健康打卡

北京教育考试院昨天(12月16日)发布北京市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疫情防控考生须知。所有考生12...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