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动机
“专业代骂,骂不赢不要钱”“强势跟帖,刷屏骂人”……近日,湖南长沙警方依法将在网上发布“代骂”广告的李某东抓获归案。据警方调查,自2022年10月至今,李某东以100元一天的价格帮助客户在指定社交平台上对人进行网络言语辱骂,非法获利近万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代骂”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为何有人将此做成了一门“生意”?又该如何治理这一乱象?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你怎么才接电话,你个大傻×”“你是个智障,能听懂人话不”……电话中传来骂人声,不堪入耳,持续了1分多钟。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花50元在网上购买的一次“代骂服务”,对方根据记者提供的手机号码打来电话进行辱骂。之后,将这段辱骂的音频发送给记者交差。
记者调查发现,当下,“代骂服务”在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大量存在。一些职业“代骂人”在网上通过替换关键词、利用隐晦语、谐音词等方式躲避平台监管。
在受访律师看来,网络“代骂”无疑属于网络暴力的一种形式,相比其他形式的网络暴力,“代骂”的对象明确、主观恶意更深、侮辱性更强,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自然更大,也污染了网络环境,亟待依法整治。
以谐音暗语逃避监管
记者调查发现,在电商平台以“代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很难找到提供“代骂服务”的商家,但用“帮忙做事”等关键词就能检索到相关商家,商品词条和海报中这样描述:“解忧解气”“匿名帮忙”“安全保密 专业高效”“不方便的话我替您说”“24小时在线服务”等。
在商品评论中,记者看到,顾客寻找“代骂服务”的理由也是多种多样,包括情感纠葛、人际冲突甚至是在游戏中产生摩擦等。这类商品的好评率很高,大多为100%,留言往往是“尽职尽责”“骂得痛快”“效率高,出了口恶气”等。
记者咨询相关店铺发现,“代骂服务”的价格与服务提供方式有关,价格不尽相同。一家店铺向记者发来的一张“代操作价格表”显示:
短信价格为“3小时20元,1天40元,包月150元,一分钟60个左右”;电话价格为“2小时30元,1天80元,包月180元,一分钟3个到6个”;短信加电话套餐价格为“3小时40元,1天90元,包月280元,24小时不停歇”。
据该店铺客服介绍,其短信和电话代操作是轰炸效果类型,不接受定制内容,电话只要对方接听就挂断。商家还向记者特别保证,“购买和聊天记录及时删除,不会被查到源头,电话号码都是境外的”。同时,商家在与记者沟通时,使用的是第三方交流平台,在发送完敏感信息几秒钟后,立即撤回消息。
另一家店铺的客服则先询问记者为何购买“代骂服务”,记者以“情感纠葛”回复后,客服又询问了被骂人的年龄、职业等细节。在得到记者“就是想出口气”的要求后,客服称,“‘代骂服务’价格为50元,直接打通就骂,直到对方挂断电话,可以录屏给你”。付款后,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此外,二手交易平台上也有“代骂服务”。如某二手交易平台商家提供的服务是“帮忙骂人 对前男友前女友口吐芬芳”——文字版价格为10元骂3分钟,20元5分钟,30元10分钟2个号一起骂,40元20分钟3个号一起骂,50元半小时5个号一起骂,保证句句不重样;电话“代骂服务”在文字版基础上增加5元费用。
“可以选择是否带脏话骂人,一般都是带的,也有客户要求不带脏字。”该商家告诉记者。
除了“代骂服务”,在网上还有针对情侣、夫妻感情问题提供“拆分服务”的商家。商家称提供“一对一”解决方案,咨询费100元,再根据难度周期定制方案后给出具体费用。据了解,为达到“拆分”目的,其中也不乏“代骂服务”。
性质恶劣属网暴范畴
警方通报的上述李某东案件,其接单流程和记者调查的商家如出一辙——先在平台发布“代骂”广告,留下联系方式,顾客联系后,向商家提供目标人物的电话、社交平台账号等,商家再去账号下留言进行辱骂或加对方为好友后进行私信攻击。
“他骂得特别难听,毫无事实根据,已经属于网络暴力的范畴了。”民警介绍说,李某东接单后,常常对目标人物劈头盖脸一顿乱骂,恶意进行人身攻击,采用粗鄙、恶心的话语侮辱他人。他创建了多个账号,即使被对方拉黑或平台封号,也会立即换一个账号“卷土重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下单“代骂服务”的人和被骂者往往是熟人,这意味着“代骂者”能获得更多对方的信息。正如李某东案件所显示的,其“代骂”的范围包括多个社交平台,“即使被骂对象将他拉黑,他也会换号或者通过发送手机验证码的方式持续不断地骂人”。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说,网络“代骂”属于网络暴力的形式之一,且相较其他形式的网络暴力,“代骂”是受委托人委托而为之,更具备明确的对象及指向性,主观恶意更深;受利益的驱使,“代骂人”所发表的言论往往更具有攻击性和侮辱性,对受害者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作为网络暴力的一种,‘代骂’已经成为一些人盈利的商业模式,在‘职业代骂’过程中还会运用一些技巧以达到委托人所期望的效果,可能对受害者造成更大的伤害。”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说。
实际上,“代骂服务”并非新近出现,之前已有平台进行治理,但为何屡禁不止?
常莎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利益驱动下投入成本低,有需求就有市场,消费需求一旦出现,不良商家就有了可乘之机,动动嘴皮子就能换取不错的收益。另一方面,违法成本比较小,多次发送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的“代骂”,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情节严重的,往往只能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
“提供网络‘代骂服务’的商家通过各种方式来规避平台监管,导致平台难以及时发现并制止。同时,‘代骂’一般涉及民事侵权,商家的违法成本比较低,且受害人去维权起诉的情况也比较少,所以助长了这一行为。”赵占领说。
或涉嫌多项违法犯罪
“代骂”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根据具体案例情况不同,可能涉嫌多项违法。”常莎分析,“代骂”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涉嫌违反民法典,侵害他人名誉权,需承担侵权责任;侵害他人人格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代骂’行为还可能涉嫌违反刑法,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常莎说。
不久前,国家网信办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依约对实施网络暴力的人采取警示提醒、限制账号功能、关闭注销账号等处置措施;对首发、多发、组织、煽动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采取列入黑名单、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
对此,有媒体评论指出,在此背景下,对于提供“代骂服务”的卖家,不仅要通过平台排查、用户举报等方式处理其用于“代骂”的账号,还要防止其换个“马甲”卷土重来。让“代骂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才是遏制此类网络暴力现象的关键。
“斩断‘代骂’灰色产业链,首先需要对提供‘代骂服务’平台进行规制,严格规范平台服务,严令禁止‘代骂服务’的出现。”常莎建议,其次需要加大对“代骂服务”的打击力度,公安机关及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及惩戒力度,起到警示和预防的作用。
赵占领建议,电商平台加强对网络“代骂服务”的监管,“发布这样的信息本身就是违法的,要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关键词库,来屏蔽相关信息,以及加大对于违法商家的处罚力度”。
“通过社交平台等接单的行为,有的是公开的,有的是非公开的、半公开的,或者点对点的,如在社交群里发布提供网络‘代骂服务’的违法信息来招揽客户,相关平台要加强监管,制止这种违法信息的发布。”赵占领说,还要加强公民道德和法律意识的教育,提高网络文明素养,形成清朗的网络空间。
原标题:“代骂服务”成了生意?专家:涉嫌网暴
值班主任:颜甲
责任编辑:颜甲标签:
“专业代骂,骂不赢不要钱”“强势跟帖,刷屏骂人”……近日,湖南长沙
舜网社会频道发布各类社会新闻,社会万象第一时间呈现。
8月25日,又有8名缅甸妙瓦底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在仰光国际机场由缅甸警
“一患一陪护”制度,即病人从入院至出院,全程只能有一位家属陪同。新
记者24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截至7月底,各主要网约车平台、互联网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