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正文

如何避免掉入借贷“陷阱”?银保监会发布最新风险提示

  • 2022-03-15 15:15:25 来源:掌上长沙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

放款快额度高,最高100万、信用卡分期享超值优惠……当前,诸如此类的消费借贷广告愈发频繁地出现各类消费场景,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金融风险。3月14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贷风险。那么,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到底存在哪些借贷陷阱,又该如何防范?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诱导贷款、过度营销

各大APP“抢”着放贷

“现在连美图软件都开始做网贷了?”近日,市民刘女士像记者吐槽说,下载美图秀秀App,却看到借钱入口最高可借20万元,并且标榜“1000元借12个月平均每天仅需0.11元”的宣传语。

以往,大家较为熟知的借贷软件有支付宝的借呗、京东的金条、美团的借钱等,而如今,借钱却成了“信手拈来”的事情,几乎打开手机上常用的App,不管是购物还是娱乐,甚至连八竿子打不着的“WPS办公软件”“名片全能王”等工具类App都能借到钱,且商家往往通过“日息低”“秒到账”“0门槛”等噱头吸引借贷。

记者下载了多个带有网贷入口的App并尝试开通借款功能后发现,“领取额度、申请借款、极速放款”是大部分平台的基本流程。但有些借贷平台的审核要求并不严格,几乎只要申请人申请,连财务状况都没有审核,马上就能贷出大额贷款。

此外,App花式放贷的背后也不乏各种让人防不胜防的套路,例如,大量索取个人信息,以“送礼品”“送会员”等小恩小惠,诱导用户贷款等。看似一天只需几角钱,实则年化利率突破20%。

入不敷出、账单压力

超前消费或成“甜蜜陷阱”

近年来,伴随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以及个人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超前消费”这一曾经的新兴概念逐渐变为被大众普遍接受的社会现象。但在“剁手一时爽”之后,许多人也迎来了还款的巨大压力。

三八女王节前夕,各大电商纷纷春节后第一个电商大促。前几日,市民夏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奢侈品包包,但对于月收入5000元的她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先刷卡买了再说。”夏女士觉得,自己恰好碰到了喜欢的款式,当然要收入囊中,至于后续的还款,林女士选择了信用卡分期。

“消费时不觉得,等到还款日看了账单,就觉得压力山大。”在长沙从事销售岗位的晓峰坦言,每个月工资一到账,自己第一件事就是去还花呗和信用卡了。”伴随着“超前消费”,信用卡、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这些贷款、分期付款、预支这些支付形式也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推动着人们进行提前消费。

协议捆绑、信息裸奔

个人信息存在过度收集现象

“我就是点个贷款,为什么要同意这么多协议?”“我在App上走了贷款流程,绑定银行卡后却强制扣除了298元会员费!”记者梳理发现,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不少贷款人表示自己的个人信息被借款平台绑定,甚至在绑定银行卡后被莫名扣款。

“难怪我一申请贷款,每天都有各种公司的人打电话进行营销骚扰……”有着类似经历的消费者向记者吐槽道,“没仔细看条款点了同意,个人信息基本就是‘裸奔状态’了,这种捆绑式授权勾选,简直让人头皮发麻……”

有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在央行、银保监会、外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名单中,涉及信息处理等违规问题的罚单共计119张,罚款金额合计约4654万元。而在本次银保监会发布的风险提示中,“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成为金融行业普遍存在的违规行为。据悉,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存在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的现象。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违背消费者意愿将个人信息用于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以外的用途;不当获取消费者外部信息等。

银保监会提醒

防范过度信贷 提高法律意识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要了解消费信贷的有关政策和风险,防范过度信贷透支消费风险,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合法权益。

坚持量入为出消费观,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服务,在不超出个人和家庭负担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支持作用,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树立科学理性的负债观、消费观和理财观。

从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信贷服务,不把消费信贷用于非消费领域。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无节制地超前消费和过度负债。尤其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非法网络借贷虚假宣传,远离不良校园贷、套路贷等掠夺性贷款侵害。不把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消费信贷资金用于购买房产、炒股、理财、偿还其他贷款等非消费领域。

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随意签字授权,注意保管好个人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旦发现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要及时选择合法途径维权。


标签: 风险提示

推荐阅读

买进口儿童类消费品要多当心!长沙海关抽检7批不合格

买进口儿童类消费品要多当心!长沙海关抽检7批不合格

反弹受制5日均线 三大股指下跌

股指有较大可能再次试探前期低点后再选择方向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