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正文

【世界新要闻】长护险转换业务试点征求意见 失能老人保障供给将扩容

  • 2022-10-28 20:49:54 来源:上海证券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8日讯 据上海证券报消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针对老年人在失能、护理等方面的综合性保障迫在眉睫。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银保监会人身险部10月25日就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责任转换业务(下称“转换业务”)试点在业内征求意见。

业内专家表示,转换业务主要针对已经拥有人寿保单的消费者开展。人寿保险以消费者的寿命为保险标的,以其保险期满时仍然生存或死亡为给付条件。转换业务让这类保险消费者多了一种“变现”选择,让其无须达到上述生存或死亡状态,而在其进入护理状态时就能够提前获得保险赔付。同时,相关通知也明确鼓励人身险公司在新开发的普通型人寿保险产品中增加转换业务条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测算,目前我国失能老人接近3000万人,相关失能护理保障存在较大缺口。权威人士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开展转换业务试点,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也是有效增加商业长护险供给的路径。

转换业务细则明确

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监管部门对转换业务的具体要求,包括转换业务定义、转换方法、产品范畴、试点机构和要求等,为险企接下来的新业务实操指明了方向。

根据征求意见稿,转换业务是指人身保险公司根据投保人、被保险人自愿提出的申请,将人寿保险保单中的死亡或满期给付责任,通过科学合理的责任转换方法转换为护理支付责任,让其在因特定疾病或意外伤残等原因进入护理状态时,提前获得保险金赔付。在产品范围上,通知仅将个人普通型人寿保险纳入转换范围。

中再寿险产品开发部高级经理王明彦表示,这也意味着年金型、分红型寿险产品不纳入转换范围。因为分红型产品涉及未来分红,如果纳入转换有可能滋生销售误导和纠纷;年金型产品本身具有长期储蓄功能,具有一定的养老保障作用,转换意义也不大。

长期护理保障缺口大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与可得保障之间的供给差距持续上升。

王明彦分析称,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疾病和运动功能损伤的风险较高,比如脑中风、阿尔茨海默症和瘫痪等,这些疾病本身治疗费用不是很高,但护理成本非常高。据了解,这些疾病导致的护理成本每年的中位数在5万元左右,如果要享受一些好的服务,每月护理成本高达万元。

目前,老年人主要通过家庭支出、长护险等分担护理成本。目前,市场上的长护险主要分为政策性长护险和商业长护险。其中,政策性长护险试点正在49个城市展开;而商业长护险规模较小,仅有少数保险公司经营。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研究报告显示,从资金结构上看,家庭支出是目前失能老人家庭支付其护理服务费用的主要来源,占所有可用资金的96%,对护理服务需求贡献度为33.3%。政策性长护险试点2021年基金支出为168.4亿元,占所有可用资金的3.4%,对服务需求的资金贡献度仅为1.2%。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很大,政策性长护险的保障能力相对有限,而商业长护险尚未成气候,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保障功能。

转换业务将撬动商业长护险发展

权威人士表示,在现阶段人民群众长期护理保障需求增长、商业长护险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开展转换业务,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商业长护险供给能力,缓解失能人群护理费用压力。

转换业务将是推动商业长护险发展的催化剂。业内人士表示,转换业务可以让险企原有个人普通型人寿保险保单客户在不额外支出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长期护理保障。这将有效挖掘险企老客户潜在的长期护理需求。对于新客户而言,其投保带有转换业务条款的人寿保险,也相应增加了转换业务选择权。

一位大型寿险公司产品开发人士表示,许多险企都非常关注转换业务带来的商业长护险发展机遇。据他了解,许多险企都在积极准备产品和调整系统,等转换业务试点落地后第一时间抢占先机。

当然,险企实际经营转换业务也有一定的门槛。王明彦表示:首先险企要具备一定的客户运营能力,便于对客户进行有效宣讲和持续开发;其次,险企还须具备长期的、多样化的长护保险金支付方式,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需求将持续上升,从2021年的1.4万亿元逐步上升至2030年的3.1万亿元,到2040年达到6.6万亿元。同时,服务保障缺口规模亦将随之持续扩大,从2021年的9217亿元增长到2040年的3.8万亿元,20年间将扩大3倍。

标签: 征求意见 业务试点

推荐阅读

【世界新要闻】长护险转换业务试点征求意见 失能老人保障供给将扩容

转换业务主要针对已经拥有人寿保单的消费者开展

全球今日讯!跟随品酒大师,一起品鉴梅多克葡萄酒佳酿

2022年“精彩纷呈梅多克”葡萄酒大师班首站在长沙举办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d